查看原文
其他

专访梨视频“爆款”操刀团队:短视频报道有哪些操作“军规”?| 全媒观

2016-11-30 腾讯传媒 全媒派



上周,短视频报道再迎来一则“流量担当”的案例——梨视频“风声”栏目发布的《实拍常熟童工产业:被榨尽的青春》,仅在微博上就斩获1700万播放量。短短六分多钟,从发现线索到揭露事实,从外围信息到内部实拍,一条“童工”产业链逐渐清晰。


“童工”系列视频引起的社会关注与探讨还在持续,但回归“短视频”本身,我们关心的问题是:为何“爆款”又出自梨视频之手?


从话题关注度上,该系列视频再次逆袭主流媒体:从11月21日至28日,一周时间内@人民日报连发7条微博,并转载刊登关于事件的时评。


从短视频方法论上,它提供了如何将社会纪实内容“视频化”的操作参考:策划、分工、暗访、实拍、剪辑...六分多钟的背后,这些工作环节如何衔接?


全媒派独家专访梨视频总编辑李鑫和“童工”报道操刀团队,拆解短视频操作与分发方法论。


#视频:《实拍常熟童工产业:被榨尽的青春》 时长:06:27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&vid=u0348hzuzt7



一次“短视频纪实调查”的尝试


6年前,同样是制造业用工问题,南方周末一篇《潜伏富士康28天手记》轰动一时,该文以记者卧底视角将勘察经历一一道来,揭开了年轻工人自杀谜团一角。


时移世易,报道载体随着短视频热潮的来临,已调转航向。以梨视频“童工”报道为例,短视频调查报道,既不同于文字特稿,也不似传统电视调查,而是提出了更高的编辑要求:如何适配移动观看场景,并保证新闻要素和吸睛画面同步就位?


揭秘“童工”视频操作流程


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《实拍常熟童工产业:被榨尽的青春》,在6分27秒内交叉呈现多方信源,叙事节奏十分紧凑。


据视频操刀团队、梨视频“风声”栏目负责人鲍志恒透露,其拍客团队早在今年9月就开始在常熟采集“童工”素材,同时为了寻找用工来源,还赴云南探访。前后两个多月共计拍摄100G视频素材,手机、DV等拍摄时长合计十多个小时。



“风声”栏目可在梨视频App内订阅观看


拿到素材后,筛选、剪辑的重头戏才刚刚开始。鲍志恒详解了梨视频团队的操作流程:

要点一:素材分类

将视频素材进行详尽分类:包括卧底偷拍素材、知情人访谈素材、常熟整个服装加工作坊村的空镜素材等等;结合与拍客沟通的内容,进行素材标注和筛选。


要点二:适配移动观看需求

这么多素材,如果按照电视调查的呈现风格,起码是20分钟以上的深度报道;但移动端“短”策略要求更高:如何在短短6分钟内,将童工事件的核心要素,以更快节奏、更直白易懂的方式来呈现。


要点三:素材呈现

时间地点信息用字幕一带而过,几个空镜简单勾勒常熟服装城的环境,马上引入知情人对于这个行业的介绍,由此展开整个拍客的调查取证过程。


卧底拍客其实是新闻“老兵”


就原创报道而言,梨视频采取拍客众包模式,上线前就已网罗3100余名拍客,遍布全球520个城市。“这些拍客有的是老师、有的是在校学生,还有摄影爱好者、公务员,等等,几乎什么职业背景的都有,这决定了我们选题的多元化”,鲍志恒介绍道。


据了解,“童工”报道的线索源自拍客韩福涛,他与另一名拍客周超一道,完成了卧底拍摄。周超在拍客手记中透露,暗访主要由韩福涛进行,他则负责外围观察和后方支援。



“童工”系列视频拍客手记(图片为手记内容拼接)


出于对“童工”选题的整体把握,梨视频团队在两名拍客出发前就已做好风险评估和预案,指导拍客如何分工协作、相互掩护,并安排专人每日与拍客沟通情况并作出预判。


初到常熟,韩福涛、周超大部分时间都在小作坊走访,熟悉外围环境;后期为与童工近距离接触,选择深入城中村内的工厂,并在村口公共厕所定期“接头”。


事实上,这两位拍客并非完全的新闻“素人”,他们都曾有过传媒行业工作经验。从视频最终的呈现来看,他们也体现出较强的核心事实把控能力。



短视频如何揭示社会核心命题


早在今年7月,梨视频就不断测试上线各类PGC栏目,在各原创模块中,定位于“社会写实视频”的“风声”栏目,在气质上与社会调查最为接近。


这种气质,从“风声”发布的一系列视频中也可见一斑。首发作品《痛拐》,讲述祖孙时隔半个世纪同被拐卖、最终狱中相认的故事;《深圳铅儿》揭露多名儿童使用鼻炎喷剂致严重铅中毒;《0.2秒真钞变假钞》实拍洛阳火车站黑店的换钞伎俩,等等。那么,如何界定这些原创视频,它们是新闻调查还是纪实作品?


#视频:《洛阳火车站周边黑店:0.2秒,真钱变假钞》 时长:02:27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&vid=z0343je3x0z


拍客纪实≠新闻调查


在全媒派(qq_qmp)专访中,“风声”栏目负责人鲍志恒表示,以上视频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调查报道,“而是一种基于拍客基础上完成的社会纪实作品,采取的是视频化的呈现”。


这种拍客模式下的社会纪实视频,与传统报道最大的差异在于,操作者并不企图大而全地完整展现报道全貌,而是通过短视频载体揭示社会现象中的核心命题。


在制作《痛拐》时,历时一月拍摄的视频素材量达300G,最后成片只有5分钟。鲍志恒说,剪辑时“舍弃了任何一个调查(特稿)记者都不忍舍弃的诸多曲折动人的情节”。




以“风声”栏目为引,观察梨视频如何挖掘社会事件,发现其操作核心在于:一开始就放弃将事件纹理逐一呈现,编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的过程,“以最简短有力的方式直击被忽略的社会命题的核心,引发思考、讨论和追踪,让真正意犹未尽的受众自发去寻找更深的阅读观看体验。”


梨视频的操作“军规”


再回到“童工”视频,其内容呈现与梨视频多档原创栏目风格一致:没有解说和配音,事件关键线索均由文字和同期声完成,画面精剪配合场景切换,背景乐节奏依据内容或舒缓或紧促。


#视频:《探访童工家乡》 时长:04:12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&vid=u0348kg8q27


不仅仅是“童工”系列,当我们打开“冷面”、“微辣Video”、“老板联播”、“一手Video”等栏目的视频时,发现无论是原创内容或资讯整合,梨视频的内在叙事逻辑是一致的,即节奏鲜明、无解说引导,让内容本身去指引用户观看。



在《痛拐》中,受访者完成事件叙述,引导用户观看



“冷面”栏目回访“范跑跑”,以简短文字配合事件回溯


尽管栏目定位不同,内容不同,但梨视频对自身短视频生产有无制定相关准则?鲍志恒告诉全媒派(qq_qmp),在具体操作层面,梨视频团队在统一调性的基础上,遵循以下“军规”:


拒绝坐而论道式的采访;

拒绝冗长的解说、配音;

拒绝不必要的出镜;

拒绝刻意营造悬念的缓慢叙事,等等。


自11月3日正式上线以来,业界对这颗澎湃味儿的梨子有好奇也有争论。短视频囿于载体特性,能展现的内容十分有限;相比文字报道,短视频能做到第一时间速递消息吗?


从梨视频的经验来看,题材如何选取、深度与速度如何平衡,这些问题他们也曾掉过坑。


“我们试过很多错,比如幻想跟文字资讯比速度,比如要用短视频讲清楚每个故事的全貌,比如只适合文字追溯的选题,硬要做出有深度的短视频。”


结合前文提及的梨视频操作准则,短视频行业或许可以过滤掉一些不必要的争论。比如,我们要思考的是,如何把“短”这一移动端优势转化为内容优势,而非在几分钟内妄想“纤毫毕现”。


如何保证拍客的新闻专业性?


尽管梨视频并不把资讯短视频等同于新闻报道,但在实际操作中,大多选题都具有新闻属性,因而拍客的素质十分关键。


这些由拍客提供的素材,把关过程是怎样的?


如果用户所见即所得,“素人”拍摄是否会损害新闻客观性与报道平衡准则?


梨视频的回答是,他们有一整套针对拍客的培训,主要有专业思维培养拍摄指导两大点:


从选题开始操作起,就以专业思维介入拍客拍摄及后期成片,确保最终呈现的客观与平衡;


在具体操作中,除了编辑上的审核与把关,梨视频会安排专业运营与编导在后方远程指导拍客,视频需要哪些素材、需要核实哪些内容等,拍客都会得到专业指导。



梨视频App内设有专门的“拍客”频道



流量与平台:梨视频如何权衡分发策略


对于目前的梨视频来说,单条视频动辄收获千万级流量,但实际上,这更多是基于全平台分发。以微博为例,斩获亿级播放量的几则视频,实际上是人民日报等媒体的“带量”效应,在梨视频App内,相关视频的播放量则有很大落差。



同一条视频在微博转发与梨视频App内的表现对比


社交分发是否与深耕梨视频App相矛盾?


对此,梨视频总编辑李鑫表示,现行模式是团队充分讨论的结果,社交带量与内容源之间并不矛盾。


“目前梨视频站外分发全网日VV已经上亿,这个数字就是梨视频品牌影响力的体现。一个内容驱动的产品在起步阶段,无论考虑到品牌建立,还是降低自我平台获客成本,社交分发都是可以接受的方式。何况相对于纯技术驱动的产品,依靠内容建立品牌,从而带动产品成长,是我们这类团队的优势。”


梨视频运营总监孙翔也透露,对于现阶段还处于提升市场声量、积累粉丝的梨视频来说,外部平台的分发为其自有平台起到较大的引流作用。


资讯短视频有无“爆款”标准?


今年8月,全媒派(qq_qmp)曾专访李鑫,梨视频一直坚持的定位是要做更多年轻人觉得有趣、有价值、有服务性的资讯。而在本次采访中,李鑫表示除了近期刷屏的几则视频外,无论从播放数据还是用户粘度的角度看,梨视频生产的大量社会题材之外的内容也已成为“爆款”。


对于资讯短视频如何才能成为爆款,并没有绝对规律可循,但是,从内核来看,李鑫给出的标准值得借鉴:


最重要的在于,是否适合移动端载体;

是否适合碎片化时间浏览;

能否配合尽可能多的用户场景;

能否在相对短的时间里,用视觉化语言成功完成议题设置和叙事。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